18、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所述的连锁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因素?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由于事故,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
- 遗传及社会环境:可能造成鲁莽、固执、贪婪及其他性格上的缺点的遗传因素,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的社会环境,是造成性格上的缺点的原因。
- 人的缺点:鲁莽、过激、神经质、暴躁、轻率、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等先天或后天的缺点,是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危险状态的直接原因。
-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诸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不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齿轮、扶手,照明不良等机械、物的不安全状态等,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 事故:这里把事故定义为,由于物体、物质、入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 伤害: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的伤害。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强调了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在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多少年来一直得到广大安全工作者的认可。
但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是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完全归因于工人的缺点。
19、什么是轨迹交叉理论?根据轨迹交叉理论,相应的预防事故措施主要有哪些?
轨迹交叉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系列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系列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预防事故措施:
- 在设计生产工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的接触。
- 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
-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职业适应性选择;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和工作环境;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 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按国家要求配备安全人员。
20、从能量转移理论的观点出发,事故预防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 限制能量。如限制运动部件的速度和尺寸,采用低电压设备,用安全的溶剂等。
- 防止能量蓄积。如用保险丝防止过负荷,尖端放电,接地等。
- 防止能量释放。如密封、绝缘、安全带等。
- 缓慢释放能量。如安全阀、减振装置、破裂片、汽车坐椅、安全带等。
- 开辟能量泄放渠道。如接地及按时间或空间把能量与人隔离。
- 在能量上设置屏蔽。如在设备上装备防护装置,安装消声器等。
- 在人与能量之间加屏蔽。如人行通道加栏杆、防火门等。
- 在被保护的人、物上加屏蔽。如劳动保护用品中的防护靴、安全帽等。
- 提高阈值,提高承受能量转移的能力。如用耐损坏的材料,对人员进行选择等。
- 治疗或修理。如急救、抢修等。
- 恢复。恢复正常状态。
-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1、简述“4431”现场勘察程序包含的内容
四项勘察前的准备工作:组成勘察组;准备勘察器材;观察燃烧状况;勘察前的询问。
四项勘察工作:环境勘察;初步勘察;细项勘察;专项勘察。
三项综合整理工作:整理笔录;制作照片;绘制现场图。
一份火灾原因鉴定书。
22、什么是伪造现场?
伪造现场是指与事故责任有关的人有意布置的假现场。伪造现场有两种情况:一是犯罪分子为了掩盖其盗窃、贪污、杀入等犯罪行为,伪造事故现场以销毁证据,转移调查人员的视线;二是故意伪造假现场以陷害他人,进行陷害、报复、泄愤。
23、现场保护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要及时严密地保护现场,使火灾现场能保持停止燃烧时的原样,为发现发火物和引火物的残留物、火势蔓延和纵火的痕迹,确定起火点和搜集物证创造条件。
- 消防部门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该迅速组织勘察力量前往现场,同时积极部署现场保护工作,以减少事故发生过程中或事故发生后,由于人为的、自然的影响,引起现场不同程度的变化。
- 城乡公安派出所民警,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和街道居民委员会的治安保卫人员以及义务消防组织都有责任保护现场,广大干部群众都有权利协助保护现场。事故单位和区域负责入应及时安排现场的保护工作。同时积极与消防部门联系,要求派人勘察现场,待现场勘察人员到场后,再重新决定保护现场的有关事宜,若勘察人员已在起火当时到达火场,则应协同事故单位统一布置现场保护。
- 扑灭火灾也应视为保护火灾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灭火指挥员在灭火行动中应充分注意这一点。火灭后进行现场勘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现场保护的继续,更应努力避免拆除或移动现场中的任何遗留物。
- 禁止任何人进入火场。
24、环境勘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对火场外部的观察
道路及墙外有无可疑人员出入、车的痕迹;现场周围的环境情况;建筑物周围通过的电源线路;建筑物周围、地下的可燃性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阀;与现场相通的管道中有无可燃性蒸气;若发生雷击,则应观察地形等。
(2)从周围向事故建筑观察
燃烧范围;建筑物的哪一部分破坏最严重;建筑物的倒塌方式和形式;建筑物的门窗上方和其他部位的烟熏情况;建筑物的门窗、阳台铁围栏变形情况等。
25、什么是细项勘察?
细项勘察,又称动态勘察,是指初步勘察过程中所发现的痕迹与物证,在不破坏的原则下,可以逐个仔细翻转移动地进行勘验和收集。细项勘察要对各组成部分及一些痕迹和物证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容许重新布置,容许变动某些物体的位置和勘察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操作。详细观察和研究事故现场有关物体的表面颜色、烟痕、裂纹、燃烧余炵,测量、记录有关物体的位置,未燃完的木材炭化程度,地面上的余温等,同时还可以广泛运用现场勘察的技术手段,进行细目照相、录像、录音、测量距离、确定大小,采用各种仪器、技术手段发现和收集痕迹和物证。
26、什么是痕迹与物证?痕迹与物证有哪些证明作用?
(1)痕迹本意应该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由于力的作用留在物体上的一种印痕。痕迹本身属于物证,但是有别于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物证。由于痕迹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体上,这个带有某种痕迹的物体也可称为物证。其所以称为物证,就是因为在这个物体上存在具有某种证明作用的痕迹。
(2)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
- 事故发生时间
- 火源点位置
- 事故原因
- 扩大过程
- 蔓延路线
- 火灾危害结果
- 火灾责任等
27、烟熏痕迹主要由哪些组分组成?
烟熏痕迹主要是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碳附着在物体表面或侵入物体孔隙中的一种形态。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其主要成分是炭微粒,有时也含有少量燃烧物分解的液态或气态产物。根据燃烧物成分不同,烟中还可能含有非燃性的固体氧化物。
28、烟熏痕迹有哪些证明作用?
- 判断起火点和起火部分的位置:根据烟熏痕迹的形状、位置、分布和浓密程度可以确定起火点;
- 判断蔓延方向:室内起火会留下烟气流动方向的轮廓,这种轮廓指示了火焰与烟气的运动方向;
- 判断起火特征:阴燃起火:一般烟熏明显; 明燃起火:一般烟熏比较轻,燃烧均匀,起火点处炭化区比较小; 爆炸起火:一般烟熏比较轻,有明显的倒塌痕迹和人员伤亡。
- 判断燃烧物种类:由于烟熏痕迹中所含特征成分不同,因此表面颜色和气味不同,根据有关特征和实验分析可以鉴定是什么物质产生的烟熏痕迹。
- 判断燃烧时间:燃烧时间越长烟熏越重而且牢固,不易擦去。
- 判断开关状态:根据烟熏痕迹是否连续来判断刀形开关、插座的通断状态。
- 判断玻璃破坏时间:火灾前打碎的玻璃碎片大多数紧贴地面,上面是杂物灰烬,断面上往往有烟熏;找到一块贴于地面有烟熏的玻璃片,证明玻璃是在火中被烧坏的。
- 判断容器或管道内是否发生燃烧:烃类物质在管道或容器内发生燃烧会留有浓厚的烟痕,若发生爆炸则留下的烟熏痕迹较少。
- 判断火场原始状态:观察现场表面的烟痕、浮灰的完整性,根据烟熏痕迹连续性特点,判断火场是否遭受破坏。
- 证明死亡时间:根据口腔、鼻腔、气管内的烟熏痕迹来证明死亡时间。
29、木材燃烧痕迹的证明作用有哪些?
- 判断蔓延速度:木材烧焦后的表面特征可以表明火流强度的大小及速度。
由于火流很快通过,不能使木材炭化很厚,因此火场上木材烧焦后的表面特征可以表明火流强度的大小及速度。
炭化层薄,炭化与非炭化部分界线分明,证明火势强,蔓延快;炭化层厚,炭化与非炭化部分有明显的过渡区,证明火势弱,蔓延速度小。
垂直木板烧成”V” 形缺口, “V” 形开口小,说明向上蔓延快;开口大,说明向上蔓延慢。木质天花板烧洞小,说明向上蔓延快;烧洞大,说明向上蔓延慢。 - 判断蔓延方向:可以利用木材的烧损、炭化情况判断方向。
- 火场上残留在墙上的木房架朼梁头、檩条头、吊顶木楞头,由于燃烧的次序不同,会按火灾蔓延方向形成先短后长的迹象。
- 相邻的木构件、木器或同一木构件、木器,炭化层厚的一个或一面首先受火焰作用。
- 烧成斜茬的木桩、门窗框,其斜茬面为迎火面。
- 木件立面烧损成一个大斜面,说明火势是沿着斜面从低处向高处发展的。
- 木墙或木立柱之类的木材,半腰烧得特别重,说明它面对强烈的辐射源,或者有强大的火流迅速通过。
- 烧残的带腿的家具,面向火焰来向倾倒。
- 在较大面积的木板上烧穿的洞,哪面边缘炭化重,说明热源来自哪面。
在利用木材的烧损、炭化情况判断蔓延方向时,应注意木材种类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 判断燃烧时间和温度:木材的燃烧时间和温度是由火场木材炭化深度或裂纹长度推算的。但在不同的建筑中木材炭化速率及裂纹形成规律不同,因此按不同建筑讨论其燃烧时间和温度。
- 证明起火点
- 天棚上的木条余烬被压在火场废墟的底部,说明起火点在吊顶内;反之则说明起火点在吊顶以下的房间内。
- 在木工厂,锯末炭化的几何中心或其炭化最深处是起火点。
- 如果在火场上发现木间壁、木货架、木栅栏一类的木制品被烧成”V” 字形大豁口,或者烧成大斜面,则这个”V” 字形和大斜面的低点很可能是起火点。例如,商店发生火灾,现场勘察中发现某个墙壁的货架烧得最重,沿墙面布满的木货架烧成”V” 字形的缺损部分,则说明这个”V” 字形缺损部分的低点就是起火点。
- 在桌子上或木地板上发现一部分炭化较深,深度比较均匀,炭化区与非炭化部分界线分明,并且具有像液体自然流淌那样的轮廓,则说明上面洒过液体燃料。
- 木材的炭化坑及其附近的炽热体残骸,或者炭化坑附近有产生电弧的电器,则可能连起火原因一起得到说明。
竹子及其制品,橡胶、胶木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痕迹,也具有与木材燃烧痕迹相似的某些特征和证明作用。
30、论述:室内可燃物品倾倒状况与火势蔓延或起火点之间的关系
在火灾破坏不很严重的中心现场,有时能残留部分没有完全烧毁的可燃物品的倒塌痕迹,这类残留物品的倾倒方向往往能指示起火点。因为火灾初期,火势较弱,一下子难以使可燃物品全面燃烧起来,当这些物品迎火一侧受热被烧后,物品重心失去平衡,必然会向失去承重一侧倾倒。尤其是室内的桌子、椅子等有腿的家具以及比较高的箱体等,如果由某一方向的低处首先烧起来,这一侧的桌腿和箱体的侧板先破坏而失去支撑力。其余失衡部分便倒向该侧,因此其倾倒方向可用于指明火势蔓延方向或起火点的方向。
一般家具倒塌时多向起火点方向倾倒,但是有些支撑面小的家具,如独脚圆桌,在火焰作用下,由于先烧的一侧失重,却会与其他一般家具倾倒方向相反,而倒向背火的一侧。
火场上,只有被火烧塌而倾倒的家具才有指示火势蔓延方向的作用,否则不具有这种作用。例如,某火场上发现一只倾倒的四腿木凳,其上面两腿烧损严重,而靠地面的两腿基本没烧,这种倒塌痕迹是不能证明火势蔓延方向的,因为该木凳是在火前就已倾倒了。
在火灾过程中,木质家具即使受火焰作用发生了倒塌,其倾倒于受火侧,但是若继续受火作用,会出现家具的其余部分再烧毁的可能性,造成其倾倒方向无法辨认。此时,则应注意该家具上原摆放的不燃物品,如烟灰缸、台灯座、小闹钟等,被抛离家具的方向,该方向是与家具的倾倒方向一致的。
火灾中烧残的带腿的家具能证明蔓延方向。
- 烧残的木椅面向火焰来向倾倒:如果由某一方向的低处首先烧起来,这一侧的桌腿先破坏而失去支撑力,其余失衡部分便倒向该侧,因此其倾倒方向可用于指明火势蔓延方向或起火点的方向。
- 独腿家具背面向火焰来向倾倒:在火焰作用下,由于先烧的一面失重,却会与其他一般家具倾倒方向相反,而倒向背火的一侧。
- 可利用桌面不燃物判断倾倒方向,桌面不燃物落在地上的方位与桌子的倾倒方向相同,
31、玻璃破坏痕迹有哪些证明作用?
- 证明破坏原因:因被火烧、火烤而炸裂的玻璃与机械力冲击破坏的玻璃,在宏观上有形状不同、残留在框架上的玻璃牢固度不同、落地点不同。
- 证明受力方向:可以根据残存的玻璃裂纹的断面、棱边某特征判断手里情况。
- 证明打破时间:可根据堆积层、底面烟熏情况不同、断面烟熏情况不同、碎片重叠部分烟尘不同来判断时间。证明火势猛烈程度:可以根据玻璃的炸裂程度判断燃烧速度或火势猛烈程度。
- 证明火场温度:根据玻璃受热变形程度和受热后遇水产生的裂纹判断。
32、事故统计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际应注意的问题 :
- 延长观测期间:对于职工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观测期间来扩大样本容量。
- 例如,采用千人负伤率作为统计指标时,如果以月为单位统计的话,得到的统计结果波动性很大;如果以年为单位统计,则得到的统计结果比较稳定。
- 扩大统计范围: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事故发生后有无伤害和伤害的严重程度也具有随机性。根据海因里希法则,越严重的伤害出现的概率越小。因此,统计范围越小,即仅统计其伤害严重度达到一定程度的事故,则统计结果的随机波动性越大